日前,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建筑隔震”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獲得教育部2000年科技****一等獎。使用這種技術的房屋在強烈地震發生時可使房屋不會變形,只作輕微的平動,保持室內裝修完好;人們不必奔出房屋,可以穩坐室內照常工作、生活。
由于絕大多數地震都是發生在人們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沒來得及逃離建筑物**遭受了滅頂之災。建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重要原因。傳統的房屋上部結構和地基牢牢地連在一起,地震時地面運動的能量經過地基毫無障礙地傳輸到上部房屋結構,使房屋發生震動和變形,當結構變形過大,達到某個極限時,房屋便發生破壞甚至倒塌。而“地震隔震”技術則是在地基與上部房屋結構之間用一種隔震材料隔斷了地震時產生的能量向地上建筑物的傳輸,從而能使“地動而房不搖”。
華中科大唐家祥教授等人研制的粘接型和無粘接型橡膠隔震支座由橡膠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組成。對橡膠隔震支座和支座中的橡膠片快速老化對比試驗研究,解決了建筑隔震技術中的一項重大技術障礙,打破了天然橡膠10-20年的使用壽命界限。在橡膠隔震支座中,橡膠的老化源被隔離,老化路徑得到延長,從而使橡膠隔震支座的壽命超過了80年。橡膠隔震支座在垂直方向有很大的強度,能支撐起建筑物的重量,直徑50厘米的支座,能承受600多噸的壓力,而支座在水平方向上剛度較柔,能延長隔震系統基本周期、濾掉高能量地震波成分向上部房屋結構的傳輸;阻尼器則可以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這等于隔離層在房屋的垂直與水平方向加上了“雙保險”,使建筑物的水平地震作用降低80%,在地震時可使房屋巋然不動。
目前,這項技術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修建的近200萬平方米隔震房屋中使用 |